喜歡是乍見之歡,愛使久處不厭。走上HR之路,已三載有余。我一直相信是命運使然。
一開始,我從未想過去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發展,雖然在大學時代就開始自己兼職賺錢掙生活費,大一之后的三年沒有再問家里要過錢。但我一直不是很有規劃的一個人,甚至于到畢業也沒有想明白我到底要做什么。稀里糊涂的去了佛山一個土豪親戚開的公司做外貿,常常要頂著烈日,穿著職業裝,踩著高跟鞋,騎著腳踏車去拜訪客戶(求別笑)。半年也沒有像樣的成績,很大的原因是在家族企業里,一個我不喜歡的行業,賣著我不喜歡的產品,實在對職場一點感覺都沒有。后來大病一場,不得已回到老家。休養之后,家人再也不放心我往外跑,我就面試去了一家事業單位,做了個企業聯合會的副秘書長,這份工作實在清閑,跟著政府領導下鄉跑企業,邀請他們入會,管理會費和組織活動,一開始接觸到企業老板,我的職業之門仿佛一瞬間打開了。聽著領導們聊產業,聊管理,聊員工和企業發展,我漸漸的感覺到有一股力量,正悄悄的為我的職業生涯草蛇灰線的埋下伏筆。
家鄉是個宜居的三線城市,當時還沒有太過正規的人力資源領域,所謂的人力資源管理是比上海還要原始的人事管理狀態,而我那時接觸企業的人事管理負責人越來越多之后,開始自己有針對性的尋找先關的書籍和案例,這期間接觸MBTI,測試結果是我這個類型最適合的工作就是人力資源管理。雖然現在明白MBTI也不過是一惡搞學術騙局,但在那時真的給了我相當的鼓勵。也許是因為大病初愈,對人生的經歷和想法有了不太一樣的想法,加之事業單位的工作到后期越來越清閑,我的激情和熱血無處釋放。2012年的6月,我義無返顧的踏上了去上海的列車。
對于一個剛來上海毫無人力資源工作經驗的,畢業一年基本一事無成的外來妹子來說,找工作何其難。恰逢大暑,蟬鳴聒噪,艷陽高照,我連續找了兩個月,才終于踏進人力資源的門檻,從一個招聘專員開始了我的HR生涯。我依然記得那一天,正好是的我生日,接到公司的錄用通知,當時我正一個人在黃浦江漫無目的的游蕩,為下一場還沒著落的面試發愁。
可以說第一家公司,是我來上海后經歷過的組織架構最規范的公司,但冗員也很嚴重,在那里我體會到了大公司的制度完善和等級嚴格,也體會到了部門之間的勾心斗角和做一顆螺絲釘的渺小。我們招聘組就有7-8人,每個人負責不同的招聘渠道,這樣的事情誰做一年都回覺得遇到了瓶頸,公司大部分是上海女生,不愁吃穿,只需要工作穩定,而我,不能止于此。于是在工作到一年的時間,我決定離開。至今還記得當時的人力資源經理和我談話的場景,她問,你為什么想走,你的工作表現很出色,原本打算明年給你升等級加薪。我說我還年輕,我在乎的不是這些,現在的我已經很難看到自己的成長,我沒有成就感。她當時說的一句話,我現在才能足夠領悟:工作中的成就感是自己給自己的。但當時我很不以為然。
裸辭之后的求職之路并不那么順利,原本以為有一年的招聘經驗,想再往上夠一夠是可以實現的,那時候還沒有認真考慮過要去什么行業發展,只是覺得自己應該有質的改變。最后選擇了一家教育公司做人事主管,當時天真的以為,這是個新的起點,好的開始,但急功近利的心態,讓我吃了不少虧?偸窍胱龈嗍虑,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現狀和人力資源是緊密相關的,很多事情沒有土壤去發展,執行到一半就無功而返。自己想做更多專業的事情,自以為看了很多書和案例,考了人力資源二級就能大展身手,但部門之間的推諉和牽制,老板的不理解和專制,讓我變成了一個“四不像”。我疲于應付員工和老板、部門經理之間的矛盾關系,帶著手下做著微不足道的瑣碎的事務性工作,涉水績效考核方案的出臺和推行,但受到了部門的不理解和不配合,熬通宵出方案,知道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。加之做到這個位置上后容易接觸到很多企業的陰暗面,不斷變換角色在老板和員工、部門主管之間周旋,我感到身心俱疲,我深深的明白,小公司的HRM,其實不需要你多么專業,更多的是隱忍和圓融,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。但在這家公司,我也學到了很多,比如需要參加每周一次的管理會議,慢慢的會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上去考慮實際工作落實的可能性;比如再也受不了被成堆的事情推著走的感覺,學會了有效的時間管理;比如為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對人力資源工作的掌控能力,梳理了全部的人力資源工作,撰寫了一套適用于公司的白皮書…漸漸的越來越得心應手,但當我開始趨于穩定,工作重復性越來越高,老板提出來的想法越來越奇葩和不可理喻,我想我沒辦法再合作下去,我需要去一個更大的平臺,繼續學習。
依然是裸辭,我向來覺得裸辭才能好好找工作,在職騎驢找馬是無法心無旁騖的,何況,騎驢怎么可能找得到馬。也就是在這一次離職,我開始有了懷疑自己不適合做HR的念頭。為什么懷疑,其實就是眾所周知的那幾個因素:薪資不夠高、升職加薪慢、工作瑣碎、不被重視等等。在招聘的過程中,我們會遇到很多比我們薪資高,混得好,吃得香的崗位,也許你會不服氣,同人不同命,但任何一個職業都是有生命周期的,有的長,有的短,有的職業就像酒,時間越久越香醇濃烈,有的職業就像曇花一現,三年不開張,開張吃三年。不要去攀比,職業和職業之間毫無可比性。你永遠只看到他們高薪的光環,而看不到高薪背后的汗水和艱辛。至于你怎么選擇,就要問問自己的初心。當初我為什么選擇人力資源,又因為什么走到了這里,我是否可以繼續走下去。
迷茫糾結了兩個月有余,想了很多個轉行的可能性,但都再也找不到當初初遇人力資源時候的激情。我不斷的看書學習,在同行中求問,慢慢的開始找到新的方向,重燃對人力資源的信心。這一次我選擇的方向是HRBP,或者回過頭去專攻招聘領域。因為我深深感受到被業務邊緣化的感受,我也明白自己的優勢和擅長在哪里。我喜歡事必躬親,我喜歡被業務部門當成伙伴一起并肩作戰的信任感,我喜歡踏踏實實的為員工做能對他們有實際幫助的事情,而不是坐在一個位置上指點江山,擬一些不接地氣的制度規范。
一開始進入這家公司做BP,其實我是拒絕的。雖然機會不錯,獨立負責一個事業部的團隊搭建人員招募和后續管理,并且也已經成立了分公司開始獨立運作,今后也會有融資上市計劃,核心員工有期權股份。但這家公司從里到外透著的“國企”味兒特別讓我不能融合,我是從事業單位出來的,渴望像外企一樣規范的管理和痛快的戰斗,但這里更多的像一個“家”,一個大家合作共同發展的平臺,而不是一個公司。但有一次,我看到了企業文化里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”的那句話,想著在這浮躁的社會,還有一家公司十五年磨一劍,只做一種產品的初心和堅持,漸漸做到行業老大的沉穩和不悔,而后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于是不斷適應這種節奏和文化,并且保持自己的節奏不被老員工同化,現在越來越步入正軌,工作也不斷得到好評和贊賞,開始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家家公司。
這三年里,我見過很多HR,走著走著,就疲了倦了,和很多職場人一樣,慣用可觀借口和理由掩蓋工作沒有成效的事實,HR的工作本身很難創造直接價值,也很難看到實際成效,而招聘是六大模塊里最容易有成就感的事情。但如果招聘都還要找各種借口而無法達到合理的招聘指標,你就真的要考慮是不是真的適合HR這條艱辛但開滿鮮花的道路。而我一貫是以獵頭和銷售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做招聘的,從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in house HR。
還記得找第一份HR工作時,面試我的HRD問我,你為什么想做HR?我笑著說,因為這是一份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的工作,我想成為這樣的人。
回想這三年,特別是在做員工關系的時候,經常處于兩難之境,經常要幫著老板唱黑臉,扮演不被員工喜歡的角色,開除或者勸退員工的時候總感覺于心不忍,但我都會耐心幫他們梳理化解郁結,爭取盡我所能幫他們規劃好下一份工作,能給到推薦的實質性幫助會讓自己高興一整天。直到現在還和離職的員工都保持不錯的聯系。我想這就是我的初心。
人力資源需要不斷的求知和求變,現在的我仍然覺得還有很多的不足。今后的我還會在不斷積累和學習的過程中調整我的方向,實現全模塊的駕馭或者更大的目標(創立自己的公司),但我不后悔選擇了人力資源,是它讓我以最快的時間站到了我目前能達到的高度,俯瞰整個企業管理,反芻自己部門工作的盲點和痛點;是它讓我能順理成章的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各個行業、各個部門、各個職業,對職場和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思考;是它讓我可以名正言順的在年輕時接觸到企業管理層,結識一群讓我欣賞的人們,開闊了我的思路和格局。
荊軻雖勇,勾踐更難。人力資源是一份需要臥薪嘗膽的工作。你可以因為各種原因后悔,但請你不要慫,不要遇到問題就退縮,遇到坎坷就踟躕,遇到困難就找借口。因為你的背后,是員工一雙雙期盼的眼神,你的眼前,是BOSS和眾前輩為你開辟出來的可以一展身手的新思路,你的手中,是你的一顆初心不負。
服務熱線
55137186